18921427829

“乌苏”啤酒变“鸟苏”啤酒,多了一个“、”判赔208万!
政策快讯

“乌苏”啤酒变“鸟苏”啤酒,多了一个“、”判赔208万!

2025-05-20

553

日常生活中,不少消费者有过这样的经历:本打算购买某个知名品牌的商品,仔细一看,商标却有着细小的差别。

近日,最高人民法院披露"乌苏"啤酒诉"鸟苏"啤酒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终审结果,维持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:被告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,需赔偿208万元、变更企业名称并消除影响。


"一字万金"的侵权代价

新疆乌苏公司自1986年启用"乌苏"商标,其红罐装潢经十年市场培育已成为高辨识度商业符号。

2020年,南京鸟苏公司以"闪电符号替代点划"的巧妙设计,推出包装高度相似的竞品,试图在消费者视觉盲区中"李代桃僵"。

法院审理指出,被告作为同业经营者,在明知"乌苏"品牌知名度的情况下,仍臆造"鸟苏"字号并使用近似包装,主观恶意明显,构成违反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条例。

 

判决依据

判决文书显示,法院从三个维度构建认定逻辑:其一,商标近似性上,"鸟苏"标识通过符号替换制造视觉混淆;其二,包装装潢上,红罐配色、版式布局等核心要素构成实质性相似;其三,市场影响上,乌苏啤酒在新疆市场的知名度已辐射全国,具备被搭便车的基础。

 

企业端:商标防护三大法则

此案折射出品牌保护的紧迫性:

1注册先行,构建防御矩阵

建立"核心商标+防御商标"体系,既要在主营类别注册主商标,也要覆盖关联商品及易混淆变体。

2技术赋能,实现动态监测

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,对电商平台、社交媒体等侵权高发渠道实施7×24小时监控。

3证据固化,夯实维权基础

发现侵权立即启动取证程序,完整留存产品样本、销售记录、广告物料等证据链。司法实践中,电子存证平台的时效性认证已成为关键证据。

 

消费者端:火眼金睛识破山寨

面对层出不穷的"高仿"商品,消费者可通过"三查法"避坑:一查商标细节,注意异体字、符号替换;二查包装工艺,正品通常印刷清晰、防伪标识完备;三查企业信息,通过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核实生产方资质。若误购侵权商品,可依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要求退赔,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。

 

加技术老师微信:13389393384,了解最新政策详情

客服
热线

18921427829
7*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

添加
好友

添加好友请备注“官网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