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921427829

【政策解读】2025 年 1-8 月知识产权数据:专利授权量锐减、商标注册遇冷,企业如何破局?
政策快讯

【政策解读】2025 年 1-8 月知识产权数据:专利授权量锐减、商标注册遇冷,企业如何破局?

2025-09-17

4

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期发布 2025 年 1-8 月知识产权统计数据,专利授权量同比大幅下滑 51.5 万件,商标注册量同步下降 10.04%。这一趋势对企业创新布局、品牌保护及项目申报(如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)产生直接影响。本文结合数据细节拆解背后原因,并为企业提供针对性应对策略,助力企业规避风险、把握机遇。
 
 
 
一、专利授权量:三大类型分化明显,企业创新面临双重挑战
(一)发明专利:核心技术 “认证难” 问题加剧
2025 年 1-8 月,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减少 171506 件,降幅达 23.18%。这一数据意味着企业核心技术成果获取法律保护的门槛显著提升,尤其对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制造等研发周期长、投入高的行业影响突出。
企业痛点:部分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超千万元,却因专利审查对 “技术贡献度”“新颖性” 的评估标准收紧,面临授权周期延长(部分案例超 18 个月)、驳回率上升的问题,直接影响技术转化、融资估值及政府项目申报(如专精特新 “小巨人” 对核心专利的要求)。
(二)实用新型专利:中小企业 “快速创新” 优势削弱
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同比减少 357807 件,降幅 26.31%,且所有专利权人类型均呈下降趋势:个人授权量降 52.89%、高等院校降 43.08%、科研机构降 35.66%、企业降 23.87%。
企业痛点:依赖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产品改良、抢占细分市场的中小企业(如机械配件、电子元器件厂商),以往通过 3-6 个月快速获取专利布局的路径受阻,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减弱,易面临仿冒风险却缺乏法律武器。
(三)外观设计专利:唯一增长领域,成为企业 “破局抓手”
在整体下滑背景下,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同比增加 13869 件,涨幅 3.38%。这一趋势主要源于快消品、消费电子、智能家居等行业对 “产品颜值” 的创新投入 —— 独特外观设计既能提升用户吸引力,又因审查标准相对明确(如非功能性、非现有设计),成为企业短期内补充知识产权储备的优选。
 
二、商标注册:“量减质升” 成趋势,企业品牌保护需精准发力
2025 年 1-8 月,商标注册量同比减少 31.8016 万件,降幅 10.04%,同时伴随三大关键变化:申请无效宣告降 10.04%、申请驳回复审降 11.88%、申请撤销注册商标复审升 9.55%。
 
(一)注册量下降的核心原因

1.资源稀缺 + 审查趋严:优质商标(如 2-3 字中文商标、行业通用关键词组合)存量减少,且审查对 “显著性”“近似性” 的判定标准收紧,部分企业因 “商标与现有标识高度近似”“缺乏独特性” 被驳回,导致注册周期延长(平均达 7-9 个月);

2.企业策略理性化:从 “盲目囤标” 转向 “精准布局”,仅围绕核心业务、主力产品注册商标,减少非必要投入(如以往跨品类注册 “防御性商标” 的情况减少)。

企业痛点:部分企业因商标注册延误,新产品上市后面临 “无标可用” 的尴尬 —— 既无法标注 “®” 标识,又可能因他人抢先注册陷入侵权风险,影响市场推广与品牌信任度。
(二)维权策略变化:从 “事后补救” 到 “事前预防”
申请无效宣告、驳回复审减少,而撤销注册商标复审增加,反映企业商标保护逻辑转变:更注重申请前的检索分析(降低驳回概率),同时主动清理 “连续三年不使用” 的 “僵尸商标”,为核心商标扫清障碍(如某家电企业通过撤销复审,成功清除近似 “僵尸商标”,避免品牌混淆)。
 
三、数据背后的深层原因与企业应对策略
(一)两大核心原因解析

1.政策导向:从 “数量优先” 转向 “质量优先”

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优化审查流程(如发明专利 “实质审查提质增效”、实用新型 “明显创造性审查”),淘汰 “低质量”“凑数型” 知识产权,推动创新从 “量的积累” 向 “质的飞跃” 转变,这也是实现 “知识产权强国” 战略的关键举措;

2.市场环境:经济波动下企业资源聚焦核心

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,企业研发投入、知识产权申请预算更谨慎,优先保障核心技术研发(如某新能源企业缩减 “边缘技术专利申请”,将资金集中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核心研发),同时减少非必要的商标、专利投入。
 
 
(二)企业破局的四大实操建议
1. 专利布局:“聚焦核心 + 长短结合”
  • 短期补量:优先布局外观设计专利(针对有产品外观创新的企业)、软件著作权(针对互联网、软件开发企业,下证周期仅 1-2 个月,可快速补充知识产权储备,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等需求);
  • 长期提质:针对核心技术(如企业营收占比超 30% 的产品对应的技术),提前 2-3 年规划发明专利申请,联合专业代理机构做好 “技术交底书优化”“审查意见答复”,提升授权率(如某 AI 企业通过 “技术贡献度可视化呈现”,将发明专利驳回率从 40% 降至 15%)。
2. 商标保护:“精准检索 + 主动维权”
  • 申请前必做 “深度检索”:通过商标局官网、专业数据库排查近似商标,避免 “踩坑”(建议委托代理机构做 “盲查”,覆盖审查员可能参考的 “隐性近似标识”);
  • 核心商标 “全类别保护”:对企业主力品牌(如年营收超 5000 万元的产品商标),在核心品类(如第 9 类电子、第 35 类销售)外,补充关联品类注册(如第 42 类研发服务、第 38 类通信服务),防止他人 “跨品类抢注”;
  • 定期清理 “僵尸商标”:对自身连续 3 年不使用的商标及时注销,同时监控竞争对手 “闲置商标”,必要时通过 “撤销不使用商标” 维护市场秩序。
3. 知识产权管理:“台账化 + 关联业务”
建立知识产权台账,明确专利 / 商标的 “有效期、使用场景、对应产品”,避免因 “忘记缴费”“未及时续展” 导致权利失效;同时将知识产权与业务深度绑定 —— 如专利技术优先应用于高毛利产品,商标使用统一规范(如 LOGO、字体、颜色),提升知识产权的 “商业价值转化效率”。
4. 政策借力:把握 “质量导向” 的扶持红利
目前多地政府对 “高质量知识产权” 给予专项补贴(如发明专利授权后补贴 5000-20000 元 / 件、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补贴 30%-50%),企业可关注当地科技局、知识产权局政策(如江苏省 “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”、广东省 “核心专利培育计划”),通过政策扶持降低创新成本。
 
结语
2025 年 1-8 月的知识产权数据变化,并非 “创新遇冷”,而是 “创新提质” 的必然结果。对企业而言,与其焦虑 “授权难”,不如聚焦 “质量优”—— 通过精准布局核心专利、科学保护品牌商标,将知识产权从 “申报材料” 转化为 “竞争利器”。
 
 
↓ 为方便您及时掌握政策动态、解决申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,建议添加技术老师微信:13389393384,了解更多最新政策信息及实用申报技巧。

客服
热线

18921427829
7*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

添加
好友

添加好友请备注“官网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