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2025-04-22
780
一、发明整体授权率
(2020年)
(一)专利申请
2020 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49.7万件,同比增长6.9%。其中,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34.5 万件,占总量的 89.8%,同比增长8.1%;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 15.2万件,占总量的10.2%,同比下降 3.0%。
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,职务申请121.4万件,占90.3%,同比增长6.9%。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,企业所占比重达到 66.8%,较上年提升 1.9个百分点。
2020年,我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292.7万件,同比增长29.0%;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为 77.0 万件,同比增长 8.3%。
(二)专利申查
2020年,共审结三种专利申请452万余件同比增长 20%。其中发明专利结案 112万件,实用新型专利结案 263万件,外观设计专利结案 77万件。受理三种专利优先审查案件 6.3万件,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.6万件,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优先审查案件同比增长61.8%。
(三)专利授权
2020年,授权发明专利53.0万件,同比增长 17.1%。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 44.1万件,占总量的 83.1%。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,职务发明专利授权 42.4万件,占96.2%,同比增长 23.1%;非职务发明 1.7万件,占3.8%,同比增长2.2%。
2020 年,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37.7万件同比增长50.2%;授权外观设计专利73.2万件同比增长 31.5%。
2020 年,我国发明专利授权率“为47.3%。
1、发明申请量为149.7万件;授权53.0万件;授权率为47.3%。
2、实用申请量为292.7万件;授权237.7万件;授权率为90.4%。
3、外观申请量为77.0万件;授权73.2万件;授权率为95.1%。
4、发明专利结案112万件;实用新型专利结案263万件;外观设计专利结案77万件。
5、受理三种专利优先审查案件6.3万件,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.6万件,
6、优先审查中发明占比88.89%(说明实用新型和外观优先审查很少)。结案发明中,优先审查案件占比约5%。
(2021年)
(一)专利申请
2021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58.6万件,同比增长5.9%。其中,国内发明专利申请 142.8万件,占总量的90.0%,同比增长6.2%;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15.8万件,占总量的 10.0%,同比增长 3.6%。
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,职务申请 131.4万件,占92.0%,同比增长8.2%。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所占比重达到 66.8%,较上年提升6.1个百分点。
2021年,我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285.2 万件,同比下降2.5%;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为 80.6万件,同比增长4.6%。
(二)专利审查
2021年,审结发明专利 126.6万件。受理三种专利优先审查案件 7.7万件,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7.4 万件,同比增长 31.5%。
加强审查阶段的周期过程管理,调配优势资源向高价值专利倾斜,持续推进专利审查提质增效。2021年,高价值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 13.3个月,提前完成国务院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任务目标,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 18.5个月。开展长周期案件专项清理工作,全年审结长周期案件 21.7万件。扎实落实《提升发明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专项实施方案(2019-2022年)》工作部署,严格依法审查把好授权确权关,持续提高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。2021年度专利审查质量用户满意度指数为85.7,连续 12 年保持在满意区间。
(三)专利授权
2021年,授权发明专利69.6万件,同比增长31.3%。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58.6万件,占总量的 84.2%;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 11.0万件,同比增长23.0%。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,职务发明专利授权 56.5 万件,占96.4%,同
比增长 33.3%;非职务发明授权 2.1万件占 3.6%,同比增长 23.0%。
2021年,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312.0万件同比增长31.2%;授权外观设计专利78.6万件同比增长 7.3%。
2021年,我国发明专利授权率为550%。
1、发明申请量为158.6万件;授权69.6万件;授权率为55%。
2、实用申请量为285.2万件;授权312.0万件。
3、外观申请量为80.6万件;授权78.6万件。
4、发明专利结案126.6万件。
5、受理三种专利优先审查案件7.7万件,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.4万件。
6、优先审查中发明占比96.1%。结案发明中,优先审查案件占比约5.85%
(2022年)
(一)专利申请
2022 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 161.9万件,同比增长 2.1%。其中,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46.5万件,占总量的 90.4%,同比增长2.6%;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 15.5万件,占总量的9.6%,同比下降 2.0%。
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,职务申请 140.9万件:占 96.2%,同比增长 7.3%。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所占比重达到 69.7%.较上年提升29个百分点。
2022 年,我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 295.1万件,同比增长3.5%: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为 79.5 万件,同比下降 1.4%。
(二)专利审查和授权
扎实落实《提升发明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专项实施方案(2019-2022年)》工作部署,持续提高审查质量和审杏效率,成功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。严格依法审查,把好授权确权关,发明专利审杏结案准确率达 93.4%,2022 年度专利审查质量用户满意度指数为 85.7,持续保持在满意区间。
不断优化工作机制,合理调配审查资源,加强各审查阶段周期过程管理,持续洁理长周期案件。2022年,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3.0个月,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 16.5 个月,圆满完成国务院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任务目标。
2022 年,授权发明专利79.8万件,同比增长14.7%。其中,国内发明友利授权69.6万件,占总量的 87.1%。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,职务比下降 8.2%。发明专利授权 68.1万件,占97.9%,同比增长20.6%;非职务发明专利授权 1.4 万件,占2.1%,同比下降 31.3%。
2022年,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80.4万件,同比下降 10.1%;授权外观设计专利 72.1万件,同比下降 8.2%。
(三)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
截至 2022 年年底,已授权并维持有效的发明专利拥有量为 421.2万件,同比增长 17.1%。其中国内(不含港澳台)发明专利拥有量 328.0万件,占总量的 77.9%,同比增长213%;
1、发明申请量为161.9万件;授权68.1 万件。
2、实用申请量为295.1万件;授权280.4万件。
3、外观申请量为79.5万件;授权72.1 万件。
4、授权率数据不详,注意不能使用同期授权量除以同情申请量。
(2023年)
(一)专利申请
2023 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67.8万件,同比增长 3.6%。其中,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52.2万件,占总量的90.7%,同比增长3.9%;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 15.5 万件,占总量的 9.3%,同比增长 0.5%。
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,职务申请 150.6万件,占 98.9%,同比增长6.8%。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人中,企怆业所占比重达到 74.3%,较上年提升 4.6个百分点。
2023 年,我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306.4万件,同比增长3.8%;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为 82.0 万件,同比增长3.2%。
(二)专利审查
坚持以国家需求和用户满意为导向,优化审查资源配置,加强各审查阶段周期过程管理,多措并举压减审查周期,提升审查效率。2023 年,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 16个月,实现年度周期目标。
创新审查模式。综合运用优先审查、集中审
查、巡回审查、延迟审查等多种审查模式,满足多元化需求。响应创新主体日益增长的加快审查需求,加大优先和加快审查规模,2023 年共予以优先审查三种专利申请 13.8万件,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13.7 万件,同比增长 60.4%;2023 年共通过预审通道加快审查三种专利申请 17.8万件,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14.0万件,同比增长 67.8%。
扎实落实局党组重点工作部署,严格依法审查,把好审查授权关,持续提高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,2023年,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94.2%,专利审查质量用户满意度指数为 86.3,连续 14 年保持在满意区间,质量底色更加彰显。
(三)专利授权
2023 年,授权发明专利92.1万件,同比增长 15.3%。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 81.9 万件,占总量的 89.0%。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,职务发明专利授权 80.6万件,占98.4%,同比增长18.1%;非职务发明专利授权 1.3 万件,占 1.6%,同比增长 0.6%。
2023 年,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9.0万件,同比下降 25.5%;授权外观设计专利 63.8万件,同比下降 11.5%
1、发明申请量为167.8万件;授权92.1万件。
2、实用申请量为306.4万件;授权209.0万件。
3、外观申请量为82.0万件;授权63.8万件。
4、(民间统计)发明审结173.2万,发明授权率是52.8%。
5、共优先审查三种专利申请13.8万件,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.7万件。
6、优先审查中发明占比99.28%。结案发明中,优先审查案件占比约7.91%。
7、预审审查三种专利申请17.8万件,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4.0万件。
8、预审中发明占比78.65%,结案发明中,预审案件占比约8%。
(2024年)
1、授权发明专利104.5万件。(其他数据不详)
从上述数据大体推测,发明专利的平均授权率大概在55%左右。
二、预审案件授权率
预审案件的授权率难以统计和获取,只能从一些保护中心发布的数据进行推测。以下列举部分保护中心公布的数据。
内蒙古保护中心
2024年,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接收专利申请预审案件5772件,受理5719件,预审合格案件4469件,授权3290件。已审结专利中发明专利授权率、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率、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率分别为92.8%、96%、100%。保护中心预审通过率78.14%。
浙江保护中心
2024年,接收专利预审案件15568件,预审通过12265件,合格率79%;其中,发明接收15514件,预审合格率79%;实用新型接收43件,合格率35%;外观设计接收10件,合格率91%。预审通过的案件,平均授权率达89%,平均授权周期仅73天。
四川保护中心
2024年,全年受理专利快审申请14360件,获得专利授权8968件,授权率87%。
辽宁省保护中心
2024年,受理专利3879件,受理率92.67%。按专利类型分,其中发明专利3268件,实用新型专利594件,外观设计17件。2024年预审通过3444件,其中发明专利2924件,预审通过率89.47%,进入快速审查通道3411件,其中发明专利2896件。 预审合格后的案件,国家局发出授权通知书2727件,其中发明2231件(授权率77%,可能有部分没有结案),实用新型482件,外观设计14件,发明平均授权周期为56.54个自然日,实用新型为14.22个自然日,外观设计为6.36个自然日。
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
2024年,江苏中心受理的8355件专利申请中,发明8231件、实用新型88件、外观设计36件。 2024年,江苏中心预审合格7125件,预审合格比85.28%,其中,发明7027件、实用新型67件、外观设计31件。平均预审结案周期为4.86个工作日。 2024年,江苏中心预审授权专利总量6170件,其中发明6078件、实用新型69件、外观设计23件,已审结预审案件中发明、实用新型、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率分别为90.57%、95.83%、100.00%。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71.83天。
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
2024年,中心共接收预审案件量17057件。按专利类型分,发明16529件,实用新型457件,外观设计71件。经过严格预审,全年共13587件预审合格进入快速审查通道,其中发明13311件、实用新型223件、外观设计53件。 2024年,专利预审授权量为12416件,按专利类型分,发明12148件(授权率91.26%),实用新型215件,外观设计53件。
西安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
2024年,西安保护中心共接收预审申请3896件,其中,发明3554件、实用新型326件、外观设计16件。西安保护中心共受理预审申请3253件,全年预审受理率为83.4%;预审合格量2829件,预审合格率为86.9%,其中发明2571件、实用新型247件、外观设计11件。 2024年,经预审合格并获得授权的预审申请1853件,其中发明1607件、实用新型237件、外观设计9件;发明专利预审结案授权率为87%,实用新型授权率为97.1%,外观设计授权率为100%。
从上述数据大体推测,保护中心一旦接收案件后,发明专利预审合格率在70-90%;预审合格进入快速通道后,发明专利授权率在90%左右。
三、预审为何能够提高授权率
国知局是否存在对预审专利“放水”的从宽审查情况呢?
这个我们不得而知,但是从法理上来说,国知局应该不会实行这种差别审查模式,因为专利的授权条件是由《专利法》确定的,授权标准应当是统一的,理论上不会因为申请人、代理机构、或者是不是预审案件而有所区别。
但是话说回来,我们还是不能忽视普通申请(55%)和预审申请(90%)授权率的差异问题。
预审机构是否会按照创造性进行筛分呢?
这个主要涉及到保护中心是否会进行创造性审查的问题。目前来看,全国各地的保护中心在具体预审标准上并不一致。但是整体来说,预审周期仅有3/5天,不可能进行实质性审查,仅能进行形式审查和非常非常明显的创造性审查。而且预审收案后,预审合格率一般在70-90%,肯定没有进行非常严格的创造性审查。
申请人是否会因为是预审而提交更“高质量”的申请文件呢?
这个毋庸置疑,但是这个高质量的引号,意味着所谓的高质量可能并不是高质量。而是申请人针对其所处保护中心的喜好,投其所好精心编造的技术方案。
四、公众关注
审查资源挤占显性化:预审案件占比持续攀升,其“优先插队”特性可能导致普通案件积压。尽管预审平均周期压缩至3个月内,但若审查资源总量未能同步扩容,普通案件周期延长风险加剧,形成“快者抢占资源、慢者被动等待”的负向循环。
授权标准是否存在差异:普通发明授权率(约55%)与预审发明授权率(普遍超90%)的悬殊差距,值得我们深思探源。预审仅依赖形式审查与浅层创造性筛查(预审收案后通过率很高),客观上可能为低质量方案开辟“快速通道”,而后续实审可能因路径依赖降低纠错动力。
编造方案滥用与创新误伤:部分申请人通过虚构技术方案“闯关”预审,对保护中心投其所好,消耗公共资源产生大量“纸面专利”;而要求提交研发记录等反制措施,可能误伤理论推导型创新(如算法设计、材料模拟)或初创企业的试错性迭代,抑制非常规研发路径。
当总归来说,预审制度是非常好的。
各地预审中心也在通过动态优化审查标准、强化技术领域分级和构建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(如授权后转化率追踪),持续完善预审机制,力求精准匹配创新主体需求。
同时,严控低质量申请流入、引导高质量技术布局,推动预审从“追求速度”向“护航价值”转型,为真实研发提供高效赋能,助力产业创新生态良性发展。
上述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平台。鉴于网络信息繁杂且来源多样,数据可能存在误差。本文所表达观点仅为个人见解,仅供读者参考,不作为权威依据,使用时请谨慎核实。
2024-09-18
2025-02-12
2025-04-02
2025-02-14
2024-04-11
2025-06-03
2023-12-29
2025-05-19
2024-06-04
2024-06-24